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法治政府建设 > 政府法治成果展示

同安区举行国家宪法日大型法治文艺宣传专场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 发表时间 : 2019-12-13 02:48:51

昨日上午,同安区2019年“12·4”国家宪法日大型法治文艺宣传专场活动在同安区钟楼步行街举行。活动将法律知识融入喜闻乐见的文化表演中,通过寓教于乐的宣传形式,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热情洋溢的《同安红》舞蹈、欢快且发人深思的《防诈骗》快板、铿锵有力的《法在我心中》朗诵……一个个精彩的普法文艺表演节目,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看。本次活动除了原创的普法专题节目外,还在现场巧妙穿插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环节,传播法律知识,引导大家树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据悉,本次活动由同安区委宣传部、同安区委政法委、同安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同安区人大法工委主办,同安区司法局和同安区大同街道办事处协办。

本版文/厦门日报记者朱道衡通讯员陈馨媚本版图/同安区司法局提供

“今年是第几个宪法宣传周?”“社会矛盾纠纷有三种主要调解手段,除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请问还有哪种调解?”……活动现场,法律知识有奖问答互动环节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高潮。刚刚抢答成功、家住大同街道的陈员铭兴奋地告诉记者,法律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多参与法治宣传活动,可以让我懂得更多法律知识。除了能欣赏到精彩的文化普法演出,舞台两侧,同安区司法局、同安区城管局、大同街道办事处、同安区侨联、同安区民宗局等单位还设置了宣传展位,通过发放普法宣传材料、现场讲解、互动问答、填写问卷等方式,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法,让宪法精神、宪法知识入脑入心。同安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法治文艺宣传活动,只是同安区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接下来,宪法进校园等活动也将陆续开展,同安区司法局将带着普法书籍走进6所中小学,让宪法教育走到孩子身边。“我们将在同安区新城小学带领孩子们在国旗下进行宪法晨读。”该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除了在宪法宣传周集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同安区司法局还积极开展法治讲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等活动,购置法律书籍,分批赠送给社区“农家书屋”,充实完善法律图书角。同时,同安区司法局还组织“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户”“法律明白人”典型培育工作,发挥榜样的辐射带动作用。法治宣传教育更在于潜移默化。对此,同安区司法局注重法治文化建设,建设99个法治宣传栏及5个LED户外电子显示屏,并规划建设了同安一中轮山法治文化苑、校园法治文化实验基地法治走廊、东山社区清风园法治廉政文化广场、双溪·钟楼法治主题公园、芦山堂公仆法治教育基地、4个“富美同安·与法同行”示范点等普法宣传阵地。

建设高效法治政府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近年来,同安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序推进全区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落实依法行政,把法治政府建设与全区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推进全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进一步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核机制,同安区开展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以考促学,并将普法工作列入区级绩效考核指标,对全区各个单位进行考核,并录入效能考核系统,规范全区各单位依法行政。建设高效的法治政府,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法律顾问队伍,为政府提供法律咨询。据悉,同安区现有11名政府法律顾问,5名党委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在违建拆除、征地拆迁、土地确权、区委政府决策、党内规范性文件审核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办事流程更加公开,决策更加科学和透明,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进一步提高法治观念。”同安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法律顾问受托参与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参与调解、信访事项,对完善政府行政行为合法性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使行政决策和行为更加符合民意。为了进一步将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基层,同安区在全市首创“村村设法律顾问”模式,率先实现全区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村(社区)法律顾问通过面对面沟通、电话交流等方式,及时解答群众在承包租赁、换届选举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代写法律文书,使群众不出村(社区)就能及时享受法律服务,将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同时,村(社区)法律顾问积极参与土地承包、征地拆迁等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引导群众在法律框架内合法合理反映诉求。采用集中宣讲、法治讲座、法律咨询和以案释法等形式,定期宣传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值得一提的是,为调动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工作积极性,同安区司法局积极开展评优评先表彰活动,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法治同安十大社区法律服务明星”专栏,还协调同安区财政局,提高村(社区)法律顾问每年的补贴额度,解除其后顾之忧。

搭建线下线上平台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依法治区,服务为先。去年5月,同安区司法局全面落实司法部“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X”模式,依托区级法律援助中心设立“同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法律条文自助查询、法律服务工作者坐堂服务、法律援助审核受理等一站式法律服务,打造集司法行政职能为一体的窗口化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深化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精神,同安区司法局在全市率先设置“便民绿色通道”座席,推行包含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军人军属绿色通道在内的一系列便民服务工作制度,打造“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于细微处见温情。除了优化法律便民服务机制,同安区司法局还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按照舒适型标准,率先全市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增设母婴室,为有特殊需求的来访群众提供一个私密、干净、舒适、安全的休息及哺乳场所,进一步提升爱心服务水平和来访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此外,为提高法律服务专业化水平,同安区司法局敢为人先,探索依托同安最具规模的律师所,设立全市首家“法援中心驻律师所援助工作站”,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网络,丰富群众申请渠道,优化援助资源,提高法律便民服务质量。在打造实体法律服务平台的同时,同安区司法局积极创新,运用“互联网+”,依托“法治同安”微信公众号,在全市率先搭建“互联网+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突破法律便民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据悉,该平台共有同安区38名村(社区)法律顾问和全国1万多名律师免费为市民提供法律服务,市民只需关注“法治同安”微信公众号并将涉法问题发到手机平台上,在10分钟之内就能得到3名律师的解答。目前,平台在线使用人数超过3万人,推出普法文章684篇,有近3000条法律咨询得到平台律师的解答。“线上法律服务平台让百姓真正享受到‘找得到、用得起、讲公平、唯正义’的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解决基层法律服务覆盖面不足的难题,最大程度贴近基层民众,打通了法律惠民新渠道,实现法律服务免、快、准、全。”同安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在服务百姓的同时,也为各相关部门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促进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多元共建调解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处理效率

纠纷双方当事人、司法所工作人员、法院特邀调解员、法官助理、村调委会人员等分处多地,相距数十公里,通过远程在线调解平台,迅速化解纠纷,达成满意结果。这一幕发生在同安区“高山议理堂”远程在线解纷平台上。记者了解到,今年11月,同安区司法局联合同安法院、莲花镇政府,在军营村设立集纠纷化解、普法宣传、道德评议为一体的基层矛盾调处中心“高山议理堂”,并建立同名远程在线解纷平台,实现司法所、法院和村居同步在线调解。“‘高山议理堂’辐射莲花镇高山茶乡区域9个行政村,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并享受高质量的调解服务。”同安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将把“议理堂”远程在线调解平台推广到全区8个镇街,构建起以司法局和法院为圆心、覆盖全区的线上解纷网络,将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发生地。近年来,同安区司法局搭建区、镇(街)、村(居)三级各负其责、各有重点的化解民间纠纷主体平台,在公司、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设立69家人民调解组织,并成立同安工业集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商事调解委员会等30家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目前,全区共有人民调解组织240个,人民调解员1570人。同时,为优化调解效能,完善“检调对接”机制,同安区司法局与区检察院共同制订《关于建立检调对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推动刑事和解适用检调对接工作的全面开展。此外,同安区司法局还完善“警民联调”机制,与洪塘派出所试点成立警民联调工作室,并在西柯官浔、美人山社区、洪塘镇龙西社区和工业集中区建立警民联调会,构建镇村联调、警民联调、村企联调的联动联调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值得一提的是,同安区司法局还最大限度发挥民间专业人士调解作用,建立12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其中,律师陈小明的“小明调解工作室”是全市首个调处医患纠纷的个人调解工作室。同时,同安区司法局在“法治同安”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人民调解”专栏,网上受理人民调解申请,推动矛盾纠纷网络在线解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