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法治政府建设 > 政府法治成果展示

海沧区司法局持续探索智慧普法新品牌,全国首创开发“AI+家庭律师”微信小程序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 发表时间 : 2019-12-19 09:30:19



创新机制体制纵深推进普法

不断创新的机制体制,为海沧区普法工作向纵深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七五”普法启动伊始,海沧区便提前谋划部署,准确定位五年工作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任务,细化分工、明确标准、加强督查,完善良性互动的大普法工作格局,成立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完善区、街道、村(社区)三级普法队伍建设,有效扩大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带头,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层层分解目标,实施“压力传导”,促使各级各部门自觉成为目标落实的主体,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抓落实的直接责任人和推动者。同时,全区建立起新时代文明实践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七五”普法讲师团、顾问律师团、普法联络员、多支法治宣传文艺队,吸纳了上千名普法志愿者,形成多级联动、纵横协调、共同参与、整体推动的工作体系,为普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此外,海沧区还相继出台了《海沧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海沧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建立了区委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法治海沧”推进机制。在市依法治市办召开宪法学习宣传实施暨“七五”普法工作推进会上,海沧区作为先进代表作汇报发言。

抓好重点对象构建新型普法模式

普法工作始终在路上。面向未来,海沧区司法局表示,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指示精神,继续扎实有效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具体来说,将进一步落实“七五”普法规划。继续督促各单位各部门抓好贯彻落实,实现对各部门落实普法责任制的动态监管,及时掌握了解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确保“七五”普法规划的高质量、高标准验收。进一步加强重点对象普法。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利用“法宣云平台”开展国家工作人员统一学法考试,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新厦门人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进一步加大宪法学习宣传实施力度。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宪法学习宣传实施工作的延伸;突出抓好重点对象,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深入开展青少年普法。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利用“法治夜市”等普法品牌活动,大力开展专项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进一步探索智慧普法路径。继续发挥公共法律云平台的功能作用,大力推广“AI+家庭律师”和“海沧e调解”,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落实从传统纸媒体、电视媒体到网络媒体的“全媒体”普法模式,构建精准普法、互动普法的新型普法模式。

普法宣传更有效

《我与宪法,一鹭同行》《海沧——30周年》《弘扬宪法精神》《我们与宪法的距离》《萌娃来普法》《执法尊法守法,从小做起》……在昨日的海沧区国家宪法日大型法治宣传活动中,一条条以普法为主题的抖音视频相继登上银幕,赢得现场市民的热烈掌声。记者从海沧区司法局了解到,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全民普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发掘并集中传播一批社会公众自编自导自演又喜闻乐见的网络普法精品,并在互联网上形成更为浓郁的网络法治文化氛围,海沧区司法局举办了一场海沧普法抖音大赛,征集到优秀作品30部,在网络上获得浏览量超过7万次,点赞量达2400次。“法律法规内容做成的抖音视频一点都不枯燥,这样的宣传生动形象,看一遍抵得上无数次说教,让我们在娱乐中学到很多法律常识。”市民周善峰说,希望海沧能多推出抖音普法视频。海沧区司法局深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精准普法、互动普法工作,是推动法治宣传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的关键一环。在昨天的活动中,海沧区普法动漫宣传片《和谐婚姻,守法共济》举行首映,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不难窥见,无论是举办抖音大赛,还是制作普法动漫宣传片,都是海沧区以创新的思维推动普法实效再提升的生动缩影。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平安海沧建设,全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不断丰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健全完善诉调对接、警民联调、检调对接等多种形式的衔接机制;出台《关于开展“访调对接”工作方案》,推动网上信访工作;大胆探索涉台社会治理创新……记者了解到,“七五”普法开展以来,海沧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做到社会治理法治化、智慧普法、涉台法律服务三箭齐发,有效推动了全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在海沧区司法局看来,普法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全方位、多声部地把法律法规尤其是宪法讲准、讲透、讲活,讲进群众心中。


智慧普法更便捷

“大家好,我是AI人工智能法律咨询机器人,今后有什么法律问题欢迎您找我咨询。”昨日现场,兼具可爱外表和优秀功能的AI人工智能法律咨询机器人一登场,就受到现场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普法精准度、提升法律服务均等化?海沧区司法局持续探索“智慧普法”新品牌,不断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至基层,为群众提供便利化、智能化、专业化法治服务,形成“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的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2017年,海沧区司法局开发了以“微信服务号+微信小程序+App”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海沧区公共法律云平台;2018年,引进了AI人工智能法律咨询机器人;今年,又在全国首创开发“AI+家庭律师”微信小程序,为每名在海沧工作生活的市民提供免费的“家庭律师”签约服务……“只要在手机上打开微信小程序,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家庭律师,很方便。”市民陈女士说,之前自己在小程序上咨询婚姻相关法律问题,不仅回复及时,还能精准找到最擅长处理婚姻问题的律师,非常智能。今年9月,为更好地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由海沧区司法局创新打造的海沧公共法律服务一体机,在海沧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及新阳、海沧、东孚、嵩屿4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正式上线。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提供7×24小时全时空智能法律咨询,实现多项公共法律服务的咨询、办理和查询功能,可全方位提供公共法律综合服务。在海沧区公共法律云平台上,“海沧e调解”实现调解全过程互联网化,最大限度提供便捷的调解服务,同样得到广大海沧市民的欢迎和认可。今年6月,通过“海沧e调解”平台,全流程线上化解了一起跨域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线上“诉调对接”成功调解的案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海沧e调解”平台咨询人数达960人,调解成功案件212件。“目前,云平台集成了学法、咨询、法律事务办理、人民调解等一条龙服务,粉丝量突破8万人。”海沧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平台以及公众微信推文已多次进入法制网舆情中心组织的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前十名和微信十大热文排行榜,并在今年光明网组织的第六届“政法系统新媒体应用案例”推选活动中,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十佳新媒体案例奖”,“海沧e调解”项目荣获“2019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解决方案”荣誉称号。

普法教育更精准

走进海沧区洪塘小学,律师团队为孩子们编写的普法课程走进课堂,利用升旗仪式、晨读时间、班会等场合,采用校长带读、班主任带读、学生领读、师生齐读等方式,选取宪法序言及正文中的章节、条款,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引导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落实“宪法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一要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普法工作的关键。近年来,海沧区司法局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从青少年抓起,通过制作青少年普法吉祥物动漫和周边宣传品、举办青少年法治书画作品大赛、“法治夏令营”、趣味普法运动会、发放“学生普法大礼包”、走进课外法治课堂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学法用法兴趣。在海沧区司法局看来,普法教育不但要抓“关键时期”,还要抓“关键少数”———重点抓好领导干部普法教育。在海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区委、区政府及其部门领导班子每年至少举行两期以上法治专题讲座。实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将“加强法治建设、依法办事的情况”纳入领导干部个人述职的重要内容。今年,海沧区组织了477名干部参加国家工作人员统一学法考试,组织拟提拔领导干部参加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13场,85名干部参加考试。与此同时,海沧区先后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微信H5微场景普法大赛、普法定向越野赛、普法摄影赛、普法短视频大赛,趣味普法登山赛等形式多样的适合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的普法活动,不断提升各单位参与普法活动兴趣,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质效。此外,海沧区普法工作牢牢把握“关键环节”。紧紧结合法律服务环节,完成区、街道和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深入发展,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统一为全区所有村(社区)和2个农场聘请法律顾问,免费为村(居)民、来厦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维权相结合,维护其合法权益。不断加大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室的建设力度,真正实现“法律进村(社区)”由“进”到“驻”的转变。紧抓重点对象,引领全民普法工作精准深入开展。今年以来,海沧区共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33场次,分发宣传材料34000余份,发放宣传品13000余份,参与人数29000余人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