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11-29-02-2025-010 | 主题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司法局 | 文 号 | 厦司函〔2025〕45号 |
生成日期 | 2025-06-27 | ||
标 题 | 厦门市司法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02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司函〔2025〕45号
答复类别:A类
厦门市司法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2025402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杨帆委员:
《关于促进包容审慎执法以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第20254027号)由我单位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政协提案是政府部门了解民意、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杨帆委员在十四届四次会议的提案《促进包容审慎执法以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被列为今年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充分体现了政协对执法工作和营商环境的高度关注,也对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局十分认同杨帆委员关于促进包容审慎执法以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提案中指出的问题确实不同程度的存在,提出的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强化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等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我市推进包容审慎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有很强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二、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在法治政府评估中,厦门市行政执法指标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水平。2020年《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0)》行政执法篇的近5年总结中指出“涌现出厦门、杭州、上海等一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典范城市”。2021年,厦门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胆创新执法方式,多措并举,在制度建设上,修订完善市政府规章《厦门市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制定《厦门市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若干规定》。在贯彻落实上,全市推行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免于行政强制等“四张清单”。2022年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中,督查组到我局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并对厦门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相关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多个市直部门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成效显著,被省政府、所属国家部委表彰推广。2025年4月22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报市委同意,市司法局印发实施《厦门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系统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助力营商环境再提升,相关经验做法被司法部《司法行政工作交流(第74期)》刊载,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推广。2025年6月15日,厦门市获评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荣誉。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我市持续深化工作,扎实推进工作落细落实,并充分结合提案的内容和意见建议,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开展专项整治,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
执法过程中的“小过重罚”及“趋利性执法”往往会严重侵害企业权益,破坏良好营商环境,结合提案中对罚没收入异常增长的情况进行检查,严查“趋利性执法”行为等建议,我市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草拟年度行政执法监督计划报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组织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对不规范、违法执法开展排查整治,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今年3月份以来,市司法局牵头组织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和基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建立专项整治工作机制,将“小过重罚”“趋利性执法”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问题,督促各行政执法部门对处罚过于严苛、罚没收入异常增长的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并通过查阅行政执法案卷、开展执法监督检查、执法情况评估等方式,深入调查核实,对发现的“小过重罚”“趋利性执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组。同时,我市进一步畅通专项整治问题线索收集渠道,利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闽执法”平台“我监督”专栏、信访投诉等方式,广泛收集、梳理企业反映不合理执法行为的举报诉求和意见建议,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严违重惩,对严重违法行为,果断“亮剑”,重拳出击。开展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坚持标本兼治,聚焦海鲜排挡、旅游购物点、票务点等重点业态,重点打击短斤少两、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价格欺诈、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立案涉旅违法案件139起。研究制定购物场所、帆船票务点长效监管机制,出台涉旅重点经营主体信用记录工作指引等4项制度,有效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二)动态调整“四张清单”,实现监管精准化
针对提案中执法“一刀切”现象和对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初次违法不予处罚落实不到位等情况,我局以“四张清单”为抓手,破解难题。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执法标准化、精准化,在贯彻落实上,202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推行“四张清单”制度并进行动态调整,对执法对象的检查坚决做到“无事不扰、轻微不罚”。
通过建立“四张清单”动态调整制度,细化适用条件,规范适用程序,精准把握包容审慎的“尺度”。截至目前,我市共有32个执法部门制定“四张清单”,总数从2022年的1162项扩大到2395项,其中不予处罚事项1202项,从轻处罚791项,减轻处罚309项,免予行政强制93项。清单内容涵盖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等综合执法领域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卫生健康、园林绿化、教育、民政、旅游、海洋、港口等事关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领域,在这些领域实现全覆盖。
(三)规范裁量标准,坚决遏止任性用权
针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不规范的现象,结合提案中关于进一步细化行政处罚的范围和标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等建议,我市持续发力,三举措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一是细化裁量标准,结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我市执法实际,市司法局持续督促我市行政执法部门对行政处罚事项的裁量标准进行全面细化和完善,将违法行为按照情节轻重、危害程度等划分为多个档次,并明确相应的处罚幅度。截止目前,推动全市32个执法领域制定细化裁量权7889项,涉及1214部法律法规规章。
二是规范行使裁量标准,在每年开展的案卷评查中,将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应用情况作为案件评查的重要内容和评查标准之一,确保处罚幅度与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相匹配,保障处罚的公平性。
三是加强行政裁量督查,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作为专项检查内容纳入市政府执法监督检查计划,在年度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重点督查各单位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情况、备案情况以及案件中自由裁量权适用情况。总体上,我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较好地贯彻执行《厦门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不断建立健全自由裁量权相关制度,进一步限缩权力,减少任性执法,行政执法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强化多元监督,打造全方位立体监督体系
针对提案中强化执法监督机制,引入第三方监督,定期检查执法行为等建议,市司法局多措并举,整合来自政府内部、社会公众以及各类市场主体等多方面的监督力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监督体系。
一是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2025年5月14日,市司法局制定印发《厦门市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则》,规范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聘任、履职等活动,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行政执法监督,形成内外监督合力,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目前已按规定程序选聘我市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30名、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4个,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二是组织开展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及执法业务培训,我市以案卷评查为抓手,定期组织全市各行政执法部门集中交叉互评案卷,通报、督促、落实整改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近三年来,我市累计发出提醒函、意见书53份,提出617条整改意见。2025年3月3日,《福建省司法厅办公室关于福建省2024年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情况的通报》指出,我市以96.97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省第一。在此基础上,市司法局于6月19-20日,组织市公安局、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等10个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和6个区开展上半年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工作,以案释法、以案促改、以案提质,提升行政执执法监督质效。
三是定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活动。按照市政府年度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计划,由市司法局牵头组成监督检查小组,于6月11日-27日对全市6个区、13个市直部门开展实地监督检查,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坚决纠正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或不规范执法行为,切实维护民营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将监督结果纳入依法行政绩效考核指标,有效激发行政执法部门和人员自觉接受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强化监督,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执法质量明显提升。
(五)加强队伍建设,夯实行政执法根基
执法力量不足、执法程序不完善、执法行为简单粗暴等问题会严重扰乱企业运营,破坏整体营商环境,损害政府公信力,结合提案中指出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推广柔性执法等建议,市司法局高度重视,定期组织基层执法人员参加业务培训,邀请法律专家、执法业务骨干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法律法规解读、执法程序规范、裁量标准运用、“闽执法”平台操作流程等多个方面,近两年来,参训人数达到1600余人。
镇(街)执法方面,镇(街)综合执法改革以来,市委编办、市司法局多次联合组织召开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培训,参训人数达到268人。同时,积极推动各区赋权部门加强对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和联系,着力提升镇(街)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办案水平,提高基层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确保基层执法工作做细做实。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组织全市执法部门执法业务工作负责人、法制审核机构负责人和执法骨干参加中央组织部、中央依法治国办、司法部联合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的培训,参训人数达到306人。接下来将继续组织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等系列培训,通过培训,让基层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六)保障企业权益,助力营商环境再提升
提案中关于执法过程中注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定期举办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控和分析执法过程的建议,我局高度认同,深刻认识到该建议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协同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入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强化合规指导,推行服务型执法,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2025年4月22日,市司法局印发实施《若干措施》,将包容审慎理念贯穿涉企行政检查始终,确立“无事不扰”“无据不查”“干扰最小化”“包容审慎”作为涉企行政检查原则。并从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权、严格涉企行政检查实施、强化涉企行政检查执法监督三方面系统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创新性提出涉企行政检查分级分类管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观察期”、信用惩戒“缓冲期”等保护市场经营主体的有利制度。《若干措施》正式印发实施后,我市通过福建日报、厦门日报、福建法治报等主流新闻报刊刊载宣传,并通过福建省司法厅、厦门政法、法治厦门等公众号报道转载;有关涉企行政检查先进经验做法的投稿,陆续被福建省《司法行政动态》、司法部《司法行政工作交流》专报刊载经验,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等,取得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二是畅通政企沟通对话机制。今年3月19日,市司法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召开市场经营主体座谈会,结合涉企行政检查场景与行业特点,邀请各领域企业家代表参加座谈,充分听取企业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到贴近企业,契合企业发展需求。同时,市司法局积极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促进政企良性互动,实现政策精准对接与执法纠偏,合力推进宽严相济“有温度”的执法。
三是强化合规指导。市市场监管局高效运作全国首个反垄断审查合规辅导中心,为国有企业和头部企业并购、重组、整合等提供合规指导和专业支撑,辅导4件并购案获反垄断审查批准,其中厦钨新能源跨国经营者集中项目,标的额达15亿欧元(约114亿元人民币)。出台殡葬行业、医疗机构、旅游市场等领域合规指引,殡葬、医药、旅游等领域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四是推行服务型执法。市市场监管局将服务理念融入执法实践,全面执行行政处罚“两张清单”制度,对违法主体同时开具“处罚清单”和“服务清单”,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中,配套采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守法,实现了执法从“刚性”向“柔性”的转变,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守法意识和自律能力。2024年,全系统共开具“处罚清单”2238份,“服务清单”2380份。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行政执法机关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的力度与成效还存在不平衡现象:正如政协提案中提到的裁量权行使还不够规范,基层执法力量不足、小过重罚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行政执法机关对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重视不够、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有的因担心未能准确把握柔性执法与严格执法的界限而产生顾虑,存在被动应付、执行不力、怕担责任等现象。
因此,如何聚焦营商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特别是政协提案中提出的针对性措施,在下一步的工作进一步提升执法精细化水平,增加执法“温度”,增强群众对行政执法认可度和信任度,努力创造更加宽容友好的发展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提案办理推动工作,提质增效。把提案办理与推动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将提案中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抓手,对提案中涉及的共性问题,深入分析根源,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层面推动问题的解决。持续落实好《若干措施》,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权、严格涉企行政检查实施和强化涉企行政检查执法监督。
二是加强执法监督,对提案提出的“小过重罚”“一刀切”“趋利性执法”“裁量权行使不规范”等相关执法问题定期开展执法督查。通过组织集中案卷评查方式,提升执法监督的靶向性和针对性,及时发现基层执法办案存在的普遍性和共性问题,落实问题整改闭环。配合纪检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主要执法机关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立即纠治、限期整改、重点监督等情形分类整治,让企业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整治的成果。
三是着力做精做细“四张清单”,纵深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对已公布的清单事项情形规范适用的同时,强化“四张清单”编制和公示的动态调整,及时调整完善“四张清单”。对清单规定的不予处罚的轻微违法行为,行政执法机关应当通过责令改正、批评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柔性方式,做好行政相对人教育工作,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四是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发力,我们将以建立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为契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包容审慎执法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做到精准监督,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总之,市司法局将以此次重点提案督办为契机,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高质量完成提案办理任务,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领导署名:许俊强
联 系 人:黄雪君
联系电话:2367066
厦门市司法局
2025年6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