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厦门经济特区网约配送员劳动权益保障若干规定(草案)》。
该法规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保障“骑手”劳动权益,通过强制休息、最低工资保障等硬核条款,直击“骑手”工作痛点,将零散的政策探索转化为系统性法治保障。既为配送员构筑“劳动报酬+职业安全+公共服务”的立体保护网,也通过行业监管创新推动平台经济与劳动者权益协调发展,让穿梭城市的“骑手”群体在法治框架下获得更实在的职业安全感,切实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与社会尊严。
草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规定:一是用工管理革新。企业须与配送员签订书面协议或劳动合同,公开订单分配、奖惩规则等算法逻辑,通过“算法取中”科学设定考核权重,杜绝单纯以“准时率”“在线率”考核的用工模式。二是权益保障升级。明确报酬按配送时间折算不低于厦门最低工资标准,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及法定节假日加薪;强制实施“4小时接单+30分钟休息”机制,企业需为配送员缴纳职业伤害保障费,政府支持参保“益鹭保”等公益性保险。三是公共服务优化。完善非机动车道、过街通道等通行设施,在居民小区、商业集中区增设临时休息点;人社部门提供职业介绍与技能培训,设立权益保障服务中心一站式解决法律咨询与纠纷调解。四是监管体系创新。建立全市统一信息系统动态监测行业数据,支持成立行业协会强化自律;对违规企业实施约谈整改并向社会公示,通过“数字监管+社会监督”确保政策落地。
草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将以议案的形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