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成效初显
发表时间 : 2019-05-07 17:13:11厦门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厦门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决策,于去年10月下旬正式启动改革各项准备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积极准备,于今年1月1日起在全市正式实施商事登记制度。
一、改革前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到位
一是政治敏感性强,调研及时充分。厦门市工商局从2013年3月就开始密切关注改革试验区和国家工商总局改革的相关动态,组织人员赴广东四地进行实地考察,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行了前期研究,并向市政府提交了专题调研报告及我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初步方案,为全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二是筹划部署周密,牵头协调有力。市工商局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推动成立了全市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后续监管方案、颁布实施《厦门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及系列配套文件,有力推进了全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三是立足工商职能,准备工作全面到位。根据《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职责分工和要求,修改了各类型商事主体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98大项、249项审批细项的办事指南、文书;完成了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开发建设及内外网审批系统的全面改造;制定了《商事主体换发营业执照实施办法》等11个规范性文件及《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等2个后续监管办法,为正式实施商事登记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改革内容充分体现厦门特色
厦门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按照“围绕职能转变、紧贴厦门实际、敢于先行先试、改革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努力做到“三坚持、三确保”,即坚持改革步伐与中央步调保持一致,确保落实中央战略决策不走样;坚持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确保激发市场活力有实效;坚持改革措施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确保改革平稳顺利。
厦门市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先照后证、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建立商事主体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实行住所与经营场所分别登记、经营场所分类管理模式、构建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等八项。与目前全国已经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地区相比,厦门市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充分贯彻中央的改革精神,立足厦门特区实际,借鉴广东、上海等地经验,改革更具前瞻性,也更为稳妥。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立法更为完善。厦门市立法启动时间比深圳、珠海晚,充分吸纳深圳、珠海的立法经验,尽可能避免试点城市出现的问题,在制度内容方面与中央改革精神和工作部署更加合拍,法规内容更加全面,为有效防范改革风险提供法制保障。
二是受益企业面更广。深圳、珠海等地的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仅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市结合发展实际,将“认缴制”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法人类商事主体。此外,在外资方面,对属市政府审批权限内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项目实行“先照后证”,全国人大法工委认为此项改革“很有魄力”。
三是审批效率更高。登记和备案申请材料分别由原来的14项和6项大幅精简为5项和3项;商事登记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目前上海为4个工作日;商事主体通过网上名称预核准,窗口办理提交的材料齐全,当场即可发照。
四是改革更加稳妥。在前置改后置方面,深圳、珠海仅保留银行、证券、保险等涉及金融安全的前置许可。厦门市以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基本原则,除了保留金融类前置许可外,还保留了危险化学品等共计12项前置许可事项。在经营场所监管方面,深圳、珠海对住所和经营场所混同登记,厦门市从城市建设与管理实际出发,借鉴上海、北京经验,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实行经营场所分类管理制度,对油烟噪音扰民、高污染、影响城市景观和历史风貌的经营项目,市政府划定禁设区域,对禁设区域内的经营场所不予备案,做到“放而不乱、放而不低”,维护厦门良好的城市品质,推动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五是监管更为严格。我市的后续监管配套制度更为完善,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由市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配套《条例》的立法,制定严格的后续监管制度,强化“放得开、管得住”;以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为法定载体,实现商事登记和许可机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实行商事主体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有效督促企业自觉自律守法经营。
三、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全市商事登记制度于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1月8日,商事登记已实施5个工作日,核准新设各类商事主体932户,其中,法人商事主体283户(内资268户、外资15户);非法人商事主体649户。日均新设商事主体186户,2013年日均新设市场主体107户,与商事登记实施前相比,日均增长73.83%,新设商事主体温和放量。较多的法人商事主体选择“零首付”出资方式,250户新设内资公司中有171户“零首付”设立,占新设内资公司的68.4%;14户新设外资公司有13户“零首付”设立,占新设外资公司的92.8%。5天来,各级登记窗口接受的来自现场、电话和网上的咨询量是往年的5倍之多,网上名称预先核准量达1490件,为去年同期的2倍。改革得到了厦门创业者的极大关注,有效激发了投资热情,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得到初步显现。
(供稿:厦门市工商局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