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按照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的部署,结合区情实际,以打造“审批最少、效率最高、流程最优、服务最好”营商环境为目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增强群众获得感。
一、最大幅度精简审批事项 打造审批最少营商环境
对标审批最少地区,将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头等大事,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
一是推进审批服务事项精简下放。拓展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服务领域,探索采取直接授权、委托授权和内部调整等方式将相关审批服务事项,特别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项目,调整到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办理,首批调整60项(主要是涉及自然人的)区级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到镇街办理,同时对调整事项进行跟踪指导和检查评估。
二是整治前置中介。公布实施前置审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保留区级前置审批事项83项,调整43项,清理规范比例34.1%;保留区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44项,调整41项,清理规范比例48.2%。
三是清理无谓证明及繁琐手续。全面清理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及相关证照所需的申报材料,推行“十个凡是”,首批清理取消无谓证明和申报材料69项,2017年再次将7项证明取消或改为申请人书面承诺。
二、最大幅度压缩环节时限 打造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
要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发展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在软环境建设上先人一步,最大力度推进政府“效能革命”。
一是压缩办事时限。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进行梳理,承诺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5%以内。入驻公安刻章生产部,办理时限从原1个工作日压缩到当场办结,实现公章印制、更换、挂失补办现场制作立等可取。
二是清理规范审批特殊环节。开展清理审批特殊环节工作,公布《翔安区第一批取消的审批特殊环节目录》,区级审批服务部门涉及特殊环节的事项共计99项,取消审批特殊环节25项。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印章刻制企业推出“印制刻制与设立登记同步办理、照章同取”新举措,缩减了企业设立办事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分三批梳理区级部门及各镇(街)“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清单,区级“一趟不用跑”事项157项,“最多跑一趟”事项620项,事项占比超过80%。建立文件快递制度,推行EMS快递服务,群众可通过现场委托或网上申请时通过网上委托,实现证照批文的收递服务,目前共计484项审批服务事项推行邮递服务,进一步提升“最多跑一趟”及“一趟不用跑”事项的占比,事项转化率超过50%。
三、最大力度优化审批流程 打造流程最优的营商环境
针对一些审批事项在各部门之间流转耗时长、环节多,每个环节都要沟通汇报,又存在着互为前置条件的情况,翔安区多管齐下,优化审批流程。
一是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运行建设项目可研批复及用地规划许可阶段、方案审查及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和施工许可阶段的审批新流程,并以凤路小学为试点探索推行竣工验收和备案阶段的审批新流程。联合并联审批三个阶段涉及7家部门与系统开发对接,梳理内部调阅材料对应的证照批文,实现批文共享。对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建管平台,整理国家发改委在线平台应对接的审批事项共53项。
二是配合自贸区审批制度改革。复制推广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经验,梳理翔安区财政投融资项目、社会资本项目审批流程图,深化审批流程改革。选取怡钛积工业园作为试点项目试运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于2018年1月11日办结出文。
三是梳理中小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手续。积极梳理中小企业建设项目,选取了5个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左右的中小微企业投资项目,梳理项目办事环节,跟踪项目时间节点,协调解决推进难题。
四是建设中介网上服务大厅。完善中介机构备案入驻、中介服务合同网签、中介服务双评价、信息数据采集统计查询、信用管理等功能,梳理“多规合一”建设项目涉及中介服务的审批事项63项;积极选取项目试点运行,促成6家代建单位24个项目通过中介网上服务大厅进行合同网签。
四、最大力度创新服务方式方法 打造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打造最佳营商环境,需要在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切实解决服务能力不强、基层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
一是推行周末轮班办事制度。针对有些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休息时间没处办事”的情况,在不动产登记中心翔安分中心、地税、社保中心、公安车驾管办证分中心、婚姻登记分中心、公安分局分中心6个群众需求迫切、办件频率高的部门,推行周末轮班制度,实现群众办事无休日。
二是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区。将办理不同事项的自助终端归集至自助服务区,实行24小时服务区,可办理涉及国土、不动产、社保、地税、运管等相关业务49项并提供非税缴费、水电煤缴交、e通卡充值等12项便民服务。
三是推出“二维码”办事指南。在行政服务大厅醒目位置摆放“二维码”办事指南,方便群众通过扫码获得相应的办事指南,及时掌握办事依据、申请材料、承诺期限等信息。
四是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围绕“为民、便民、利民”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片区+社区”便民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办事、便捷办事、快速办事。目前已成熟13个标准化建设的“片区+社区”便民服务站,共服务61个村居、20多万人。同时拓展服务方式,探索多点办理模式,部分事项实现全城通办,企业群众到政府办事距离更近、时间更短,更为方便。各镇(街)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个别事项推行了上门服务及短信、微信服务,让群众可以就近办、少跑腿。
(厦门市翔安区审改办)